跳到主要內容

轉貼: 《DJ在線》道別中國製造,檢視電子/傳產供應鏈遷徙動向


《DJ在線》道別中國製造,檢視電子/傳產供應鏈遷徙動向
(2020/04/23 12:44:14)
MoneyDJ新聞 2020-04-23 12:44:13 記者 張以忠 報導


先前中美貿易戰已讓中國產能遷移海外的話題浮上檯面,廠商或明或暗將部份產能轉移,如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又稱武漢肺炎)全球擴散,中國的資訊不透明、即將面臨的失業率攀升影響、國際各方因為疫情損失而向中國施壓之壓力等等,保護主義再興,使得「遷移中國產能、降低風險」的念頭再度有了進一步落實的基礎。

明明疫情並非僅於中國爆發,而是四散於全球各地,廠商持續將產能移出中國似乎不合邏輯,但若將先前的貿易戰階段的產能遷移,看作單純對關稅增加與成本考量的錙銖必較商業判斷,則疫情爆發的此時此刻,以美國為代表的「受疫情迫害影響最深」陣營,針對中國疫情資訊的不透明強烈抨擊,則可看作是由貿易戰、科技戰一路發展來對中國製造2025踩剎車、對其在經濟層面的制裁,進一步轉為對其政治體制的全然不信任,而此時再談將產能移出中國的議題,已經非關疫情全球化對於產能遷移的邏輯一致性問題,而可能是對中國製造的正式道別。

2018年上旬開打的中美貿易戰至今已逾兩年,值此疫情全球擴散未歇之際,在產能遷移議題上,有人說中國花了三十年以上發展如今的供應鏈規模與完整度,地表上再難以有其他地區可以取代,也有人說全球碎裂化、分散化生產鏈趨勢已不可逆;事實上,所處產業上下游位置不一樣,也會有不一樣的角度與發展進度,當前遭遇的難題也不盡相同。

我們將檢視超過百間以上中國產能比重超過6成的台灣上市櫃公司,藉由具代表性的電子、傳產廠商的產能布局情況,以及這些廠商後續的產能遷徙計畫,試圖梳理產業當前的變動方向。以下將先從電子產業開始說明。

應客戶要求,電子組裝廠產能紛轉移,印度、越南成熱點

先前中美貿易戰已讓EMS廠將部份產能移往中國以外地區,躲避關稅以及降低未來可能的風險,不過中國產能普遍仍還有7成以上,目前肺炎疫情擴大,EMS廠後續的海外產能布局策略不會走回頭路,仍會照計畫進行,未來會演變為全球在地化生產,EMS廠海外擴充熱點包括台灣、東南亞以及印度。

觀察主要EMS廠廣達(2382)、仁寶(2324)、和碩(4938)、緯創(3231)、英業達(2356)、鴻海(2317),今年非中國產能佈建計畫仍然是重點所在,不論是去年投入的海外或台灣擴充產能投資計畫,在疫情全球擴散的當下將持續執行。

其中,IPhone組裝有集中印度的趨勢,包括鴻海、緯創皆已在印度設廠;緯創目前非中國生產據點分布在墨西哥、捷克、印度、馬來西亞、菲律賓、台灣等地,緯創並預期明年非中國產能佔比目標要達到50%,是EMS廠當中最積極的。

至於另一家IPhone組裝廠和碩,目前非中國產能約在10%以內,海外產能以印尼巴淡島廠為主,目前生產網通、IOT等低階產品;先前計畫投資的越南廠,第一期預計明年上半年投產,用於「適合大量生產性質、生產複雜度較高的產品」,並持續規劃分散產能。

和碩也提到,越南之後,下一步產能規劃將鎖定印度。雖然和碩沒有提到前去印度要生產哪一項產品,但IPhone主要組裝廠都已在印度設點,和碩後腳跟上也不意外。

除了印度,EMS廠當中,目前除了廣達,其他全部陸續宣布投資越南,越南雖然一度被認為當地工資每年漲幅快速、很快就不具備成本優勢,不過越南因為鄰近中國供應鏈,遷移產能初期有利於廠商掌握生產條件,因此成為東南亞投資熱點。

早在2008年就投資越南的仁寶,從貿易戰、肺炎疫情以來,認為分散產能風險變得更為重要。仁寶越南一廠目前主要生產網通產品,預計今年第2季就會滿載,而越南二廠已經動土,預計今年底完工、明年投產,除了網通產品,包括IOT、行動裝置客戶,也策略性要求往供應鏈越南移動。

和碩執行長廖賜政則表示,越南廠因地理位置靠近中國,較容易取得供應鏈零組件,且勞工年輕、具有電子業製造經驗,這些都是越南的優勢所在。

根據供應鏈調查,未來越南所肩負的產品會較為多元,除了物聯網裝置、穿戴式裝置、網通產品,可能也包含筆電。

至於廣達,2018年已經開始移動伺服器產能,受關稅影響的伺服器主要移至台灣,並在去年增資泰國子公司,累計在泰國的投資已經達到約20億元,主要規劃生產消費性電子,目前也有筆電客戶積極詢問,後續不排除生產筆電。

電子組裝大廠目前中國產能佔比雖然仍為大宗,但將部份產能逐步移出中國態勢十分明確。





轉移壓力擴及零組件廠,伺服器機殼積極遷移台灣

先前中美貿易戰階段的供應鏈轉移,轉移壓力主要在組裝廠,透過異地組裝再出貨,比較容易躲避新增加的關稅,當時的組裝廠忙著遷移受到關稅影響的產能,但回頭看,大部分零組件廠並沒有跟上,也沒有急著要搬遷的壓力,因為當時的氛圍還是「且戰且走,中美始終有實質上和解的曙光」,加上對中小型的零組件廠而言,海外擴廠是一筆不小的資本支出,沒看對風向貿然投資會將公司帶向難以預期的困境。

不過經過此次疫情打擊後,供應鏈認為,歐美廠商更進一步檢討以「中國為中心」供應鏈模式,且著眼組裝廠產能移轉不回頭,加上歐美客戶對於非中國布局要求越來越明確,電子零組件廠正展開新一波遷移。

這波零組件廠產能轉移態度,又以涉及資料傳輸的敏感科技產品廠商最為積極,而看好台灣技術人才,以及管理上的優勢,伺服器產業回流台灣的趨勢明確。

伺服器機殼大廠勤誠(8210)因應客戶分散產能要求,將加碼投資台灣,擬將台灣廠產能提升至50%。勤誠指出,此波遷移不完全是成本考量,更多的是對於客戶要求第二供應基地的承諾,不過短期成本增加仍是必須克服的挑戰,將透過發展智慧自動化因應。

另一間伺服器機殼廠晟銘電(3013),中國產能比重佔大宗,如今也計畫回台設置生產基地,預計將在北部新建廠房,針對伺服器機殼產品導入高度自動化加工製程。

非伺服器機殼、電池廠,態度普遍謹慎

同樣是機殼廠,若不是以伺服器機殼為主,由於屬於高資本支出產業,挪移態度普遍較為保守;電池廠除了資本支出之外,也對環安衛要求相對較高,因此態度也是較為保守。

業者認為,目前組裝廠都有各自海外佈局規劃,而海外供應鏈也還不完整,而機殼、電池若未達一定經濟規模,很難有合理獲利空間,因此業者雖也持續評估分散生產基地,但態度上仍較為謹慎。

筆電MTS龍頭、軸承廠越南擴廠

筆電MTS(薄膜觸控開關)龍頭大廠科嘉-KY(5215)近幾年在中國自動化有成,加上規模優勢,在NB市占率持續提升,而科嘉-KY也規劃,將在越南新廠導入高自動化流程。

筆電軸承龍頭廠新日興(3376)早在5年前就大舉回台投資,目前新日興在中國與台灣的產能各占一半,也獲得更多美系客戶新案開發機會與提高合作層級。

兆利(3548)去年資本支出創下歷史新高,就是為了投資台灣新廠,因應顯示器客戶泰國布局,今年也將開出泰國新廠,明年則規畫投資越南廠。

而目前幾乎完全依賴中國產能的信錦(1582),今年起會逐步增加資本支出,公司預期3年內中國以外產能將提升至3成。

聲學供應鏈集中越南、泰國

聲學大廠美律(2439)銷美比重高達5成,早在去年上半年就明確指出,將把泰國廠比重提升至2成,今年3月公告將與立訊精密合資設越南新廠,未來越南新廠產能將超過泰國廠。

影音揚聲器代工龍頭東科-KY(5225)則是應韓系大客戶加速遷移越南的要求,今年規劃將越南廠由後段組裝往垂直整合發展。

旗下擁有音響製造商Tymphany的致伸(4915),則計畫投資泰國廠,目前已試產,產品主要是輸美的聲學以及PC周邊產品,後續將視客戶需求評估是否提高生產比重,預期今年泰國產能比重約10%上下。







電源廠東南亞、印度多元佈局

電源供應器龍頭業者台達電(2308)產能約7成集中於中國,以2020年資本支出5.8億美元分布上,將會應用在台灣、中國、泰國、印度等地進行自動化及建廠工作,未來更會透過泰國、印度等地新增的產能來平衡集中單一地域的風險。

群電(6412)、康舒(6282)則都是與集團EMS廠合作,以康舒來看,除了持續跟著新金寶集團在菲律賓等地擴充東協產能外,近期也回台投資、擴大台灣產能;群電同樣與群光集團一併前進泰國。



散熱廠布局東南亞,拓伺服器、車用市場

散熱廠目前在手機、筆電應用之產能多還留在中國,不少廠商認為,其實散熱元件體積不大,用海運、空運還算方便,這些成本比起初期移動到供應鏈不完整的東南亞,成本可能還低一些,但如果當地供應鏈已經開始逐步成形,才會開始想要移動過去。

不過疫情爆發之後,客戶也在檢視廠商分散風險的管理策略,因此有不少廠商開始啟動或擴大非中國產能。並趁此機會擴大伺服器、車用等領域的市場機會。

超眾(6230)在日本電產(Nidec)入主後,大舉前進越南河內,計畫7年內將累積達越南盾4兆元(大約台幣53億元),將建廠擴充手機用熱板(VC)、散熱模組等產能。

另方面,奇鋐(3017)、協禧(3071)等廠商也決定要在越南擴充產能,而建準(2421)則打算進入菲律賓布局,散熱廠隨著組裝廠的腳步往東南亞發展的趨勢似已成型。

至於雙鴻(3324)也在近期開始考慮布局海外生產據點,主要是伺服器客戶希望部份產能搬離非中國地區,使得雙鴻必須評估可行性。



客戶降供應鏈集中風險,面板雙虎擴台灣產能

面板廠方面,據了解,近期已有品牌客戶積極重新評估零組件產地/供應商是否有過度集中的風險,其中,在TFT LCD液晶面板方面,已有客戶開始醞釀轉單計畫,並且以電視面板案子較多,預期對台灣面板大廠友達(2409)、群創(3481)有利。

早在去年美中貿易戰如火如荼之際,友達、群創就已紛紛在台灣重新啟動後段製程相關布局。儘管東南亞勞力工資較低,但台灣具備完整供應鏈及地理優勢條件,可節省許多貨物運輸時間,並透過自動化生產及可有效降低人工成本。

友達決定提高台灣生產比重,擴建桃園、台中現有廠房,未來將以電競顯示器、商用筆電、大尺寸高階電視、公用顯示器等高附加價值產品,以及高階車用面板為主。

群創也配合集團資源調整及客戶需求,在兩岸同步擴充電視組裝生產線。目前在台灣南科已完成電視整機生產線建置。



PCB打件/組裝廠遷移壓力較大,硬板/軟板廠仍以中國為主

硬板/軟板廠目前主要仍以中國供應鏈為主,儘管中國部分地區之前因環保因素而對PCB產業有較嚴格的要求,但中國仍是有不同地區可以再建聚落,擁有海外生產基地的PCB廠反而在少數。

像是泰鼎-KY(4927)當初配合泰金寶(9105)在泰國設立生產基地,目前100%的產能都在泰國。

而全球第一大PCB廠臻鼎-KY(4958)站穩市佔率之後,去年已在印度設立模組廠,此舉被認為是配合美系大客戶的需求,今年初則宣佈併購先豐(5349),未來不排除會再尋東南亞建廠,目前看好泰國的生產環境。
至於同樣也在全球前10大PCB廠之列的欣興(3037)、瀚宇博(5469),也擁有中國以外的海外產能,欣興擁有日本廠以及德國廠,而瀚宇博則在去年透過子公司精成科(6191),取得馬來西亞廠,主要也是負責後段的製程。

相對於軟板、硬板移往非中以外的海外產能較難,但更下游的打件、組裝廠則較有壓力移往第三地發展,打件廠台表科(6278)自2018年起,即因中美貿易戰升溫,旗下的印度廠即享有地理位置的優勢,迎來轉單的效益。



連接元件廠分散風險已成檯面下進行式

連接元件廠的產品像是連接器或線材,屬於輕薄短小,運輸成本並沒有太大壓力,讓廠商以中國為主輻射外送的運營模式,還是主流;只是連續的中美貿易戰,加上疫情延燒激化了歐美日客戶要求供應鏈設立非中國的生產基地,使得氛圍也發生了轉變。

面對客戶移轉的動作加大,連接元件廠礙於中國對於產能外移的關切,產能轉移沒有大張旗鼓進行,但檯面下已經默默進行。

雖然短期內還沒有看到可以全面取代中國成為全球主要生產基地的候選地區,但廠商間對風險分散已經有一定程度的共識,連接元件廠商根據客戶需求與自身優劣勢,進行的非中國產能擴充,步調上是逐步提升非中國產能佔比,在動態調整中逐步達成風險控管。

已確定由中銷美將被加徵關稅的產品,如線材、自行車零組件等,像是廣宇(2328)的馬來西亞廠、信邦(3023)的苗栗廠、萬泰科(6190)越南、泰國廠、鎰勝(6115)的越南廠等,都承接了不少歐美日客戶轉單的需求。

另外伺服器、網通相關的優群(3217)、宏致(3605)、嘉基(6715)、正崴(2392)的台灣廠,都有下游客戶希望能就近提高伺服器、網通等特殊產品線的供應能量;另貿聯-KY(3665)的馬來西亞既有廠房及新併入的新加坡廠,也是美系供應鏈與台灣代工廠就近供貨的首選。

至於消費電子,像是正崴的印度自有廠房,則是著眼於中國品牌客戶的計畫而跟進,是今年資本支出投放的重點。



光通訊中國市場仍舉足輕重,但客戶多有非中國產能需求

光通訊廠幾乎普遍都收到來自客戶在非中國以外地區建廠需求,不過中國市場同樣重要,許多廠商也坦言在陸深耕已久,當地客戶也多,保有中國廠並且因應需求擴產的聲音同樣也存在。

眾達-KY(4977)產能原先僅侷限於新竹、蘇州兩地為主,先前已因應美國大客戶需求,前進馬來西亞檳城與當地企業合作,設立高速傳輸模組產能。

光環(3234)有6成產能位於中國、4成產能在台灣;目前光環則是預期,未來如果要擴產,可能選擇地會是落在台灣,但仍需觀察實際需求而定,且兩岸主要生產產品也有落差,中國產能相對對光環而言也還是極為重要。

芮特-KY(6514)原先產能普遍集中於中國昆山,但受到貿易戰等地緣政治風險干擾,近年也已經併購台灣士誼,除可擴充非中國產能之外,也可以補足過去芮特所沒有的客群。

次模組廠如波若威(3163)也在客戶要求下,今年將正式展開除目前台灣與中國中山廠以外第三地產能的設廠目標,台灣方面也規劃有擴產計畫。





被動元件輕薄短小,多數暫無轉移計劃

被動元件廠部分,目前產能高度集中在中國的廠商中,多數仍未有異動打算,主要是被動元件輕薄短小的產品特性,對終端廠商而言,還不足以對成本形成嚴重威脅,後續待態勢更加明確再轉移也不遲。

具有非中國產能的被動元件廠商當中,目前對於後續的非中國地區布局計畫,多數以維持現狀為主,視後續局勢發展而定;至於目前100%產能在中國的凱美(2375),則表示因應客戶動向,目前正在規畫其他海外生產據點。





傳產族群積極分散產能成共識

除了電子廠降低中國產能比重態勢成形,傳統產業供應鏈多數集中在中國,從貿易戰到目前的疫情衝擊下,分散產能的壓力並不比電子產業要輕。

在人力需求較高的高爾夫球桿頭、自行車產業方面,廠商對於生產基地的布局腳步加快,包含越南、歐洲、台灣都是首選。

過去就設廠越南的高球桿頭龍頭廠商復盛應用(6670),以及第2大廠明安(8938),都有布局越南。

復盛應用目前以台灣、中國、越南為生產據點,從出貨量來看,目前越南佔35~40%,其餘超過一半位於中國,越南廠也將陸續興建、擴產,預期2020年越南出貨比重將來到40%以上,長期則往50%邁進。

至於明安則生產基地主要位於中國、越南,中國約佔營收65~70%,其餘則在越南,台灣則為研發中心;明安則計畫擴建越南廠第二期,預計在2020年下半年送件申請程序。

至於自行車龍頭巨大(9921)則將部分車種移回台灣廠區生產製造,可以顯見生產基地逐步分散的趨勢,而美利達(9914)近年將營運重心轉往高階自行車、電動自行車,因此目前台灣廠產能比重已經超過一半。

至於家具製造商,則是在貿易戰打開時就承受加增關稅之苦,彼時就有布局非中國產能的計畫。

高端家具業者商憶-KY(8482)目前9成產能來自中國,公司今年除規畫擴充泰國廠產線外,更在柬埔寨設立新廠,主要生產美國對中國課反傾銷稅的床墊,新廠預計今年6月底落成並小量試車,9月正式生產。公司期盼,未來5年內柬埔寨廠要達1~1.5億美元年營業額目標。

戶外家具製造商基勝-KY(8427)則計畫處分上海廠,未來產能重心將放在越南,中國則以外包方式運作。

百貨類的髮飾製造商弘帆(8433)擁有歐美知名大型通路客戶,其主要協力廠商在中國,不過也因應分散風險策略,也開始輔導協力廠至越南設立生產基地。

製鞋廠百和興業-KY(8404),中國產能比重達8成以上,2018年於越南設廠,目前致力於提升生產效率。













電子、傳產布局非中國產能氛圍成形

無論是電子產業或是傳統產業,儘管認為中國仍是目前最為完整的產業聚落,短期難以找到替代產地,不過隨著貿易戰、中美關係持續惡化、國際對中國政治及資訊不透明所帶來的疑慮,這些壓力都將廠商一步步往中國的反方向推進。

或許目前再難以找到如同中國那樣結合內需市場、供應鏈完整度、員工整體水平、專制體制弭平經濟發展阻礙的所謂效率所打造的世界生產重鎮,不過或許那樣的天堂之境經歷了逾三十年時間慢慢滋養累積成了矛盾的總和而體現出來,如今將邁入全球生產重心轉變的轉捩點,或許矛盾的解方不在過去,而在未來。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基隆-有洋蔥的嘉佳鐵板燒

在基隆老社區國家新城 ( 樂利三街 86 號 ) 裡的這家嘉佳鐵板燒,擁有著一群死忠的客戶,老板人非常和善,喜歡在店內與客人暢談與說笑,但你如是一個只想默默品嚐美味鐵板燒的人,老闆也不會打擾你,讓你可以享受一頓美味評價的餐點,為何說他是一家有洋蔥的鐵板燒呢 ? 因為在這裡其實也埋藏了老闆心中對妻

基隆-純正韓國泡菜

近年韓風看韓劇、追韓星、吃韓食,大家早已習慣且蔚為時尚,位於七堵菜市場的阿吉媽泡菜,為何說它是純正韓國泡菜,除了阿吉媽本身是韓國人外,另外因為阿吉媽的年紀早就是阿嬤等級的老手藝,其實台灣各地早已不乏韓食餐廳,且也有很多是韓國人來開的店,但能像阿吉媽做這種道地老手藝的泡菜的人,幾乎沒有,從前曾經還有一度讓他兒子開餐廳,可以吃到道地的韓國餐,但後來因為太累了,把餐廳收掉,真可惜。

基隆-陳家高麗菜餅(外脆內軟、菜乾甜)

現在又改回之前的餐車,原店變成賣滷味了,要注意~~ 高麗菜餅 (25 元 ) ,算是基隆才有的特殊口味早點吧 ( 一般相同製作方式的都是蔥油餅 ) ,但沒想一樣的餅,裡面鋪滿了高麗菜,竟是讓它多了一份香甜滋味及高麗菜的嚼勁,麵皮外酥內軟,再搭配調配過的醬油膏、甜辣醬 ( 喜歡吃辣的人可以加上老闆自製辣粉 ) ,滋味讓人回味無窮,這家位於基隆麥金路上